目前胸腺瘤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胸腺扩大切除术,包括完整切除胸腺和纵隔脂肪组织。常用手术方法包括经胸骨正中切口的胸骨切开手术、VATS(电视胸腔镜手术)和RATS(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研究发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作为最新型的微创技术在胸腺瘤手术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下面介绍一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在胸腺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
新型微创技术
在胸外科手术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Si系统和最新的Xi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肺部和纵隔疾病,尤其是用于纵隔疾病的手术治疗时,被认为可以获得最大的应用价值。作为精准外科手术的代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高清的三维成像、人手震颤过滤、运动缩放功能、独特的视野跟踪功能等特点。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临床应用
01RATS与胸骨切开手术
胸腺手术发展史漫长而曲折,胸骨切开手术作为最传统的胸腺肿瘤切除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清晰地暴露胸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等优点。足够大的手术切口在晚期的胸腺瘤需要扩大清除周围邻近结构时也有很大优势。但伴随着创伤大、术后的强烈疼痛、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等。有研究表明,RATS比胸骨切开手术住院时间更短、引流管放置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等。另外,RATS在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和恢复生理功能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相比于胸骨切开术,RATS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
02RATS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
经过年的临床数据积累和预后跟踪,VATS已成为胸部微创外科的常规术式,并被认为是胸腺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式。而同样作为微创手术代表的RATS与VATS在胸腺瘤切除术中相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针对例胸腺瘤切除术的研究发现,RATS组与VATS组相比,住院时间缩短(4.3dvs.5.5d)、术后引流时间缩短和引流量减少(2.88dvs.3.77d,P0.05;.2mLvs..9mL,P0.05)。尽管两种手术方式在进行位置相对较好、包膜完整的胸腺瘤切除时未见明显的差异,但在处理位于纵隔顶部或与神经、血管解剖关系不清的胸腺瘤时,RATS则显现出更为容易操作且安全性较高优势。对于VATS难以处理的胸膜粘连,RATS也体现出操作上的优势。
03RATS在特殊胸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经不仅仅限于应用在早期胸腺瘤手术当中。Solinas等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晚期胸腺瘤(35mm×45mm×30mm)患者,RATS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与左膈神经及无名静脉界限不清,完整切除肿瘤且未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术后未行放疗,6个月后随访胸部CT未提示肿瘤复发迹象。目前,大多数的外科医生认为RATS适用于5cm的胸腺瘤。但多个治疗中心的经验说明了在复杂的胸腺瘤手术环境中,RATS所拥有的良好手术视野使得术者可以精确地识别肿瘤与胸腺组织,对于肿瘤边界的解剖更为精准,增加了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并减少了肿瘤的不完全切除、肿瘤破裂或医源性损伤的可能性。
04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体来说,在学习RATS胸腺瘤切除术的早期,建议选择右侧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练习,因为右侧相对于左侧来说可以提供给术者更大的活动空间,术者也可以利用颈部小切口或者对侧胸腔镜的辅助技术增加初学时的信心。如果病变较难寻找,必要时可直接行胸腺大部分切除术或者全胸腺切除术,以免遗漏病变导致术后的复发转移。目前有关后纵隔的RATS胸腺瘤手术相关文献报道比较少,考虑与胸腺瘤较少位于后纵膈有关。
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经历了、S、Si、Xi的演变,不仅内窥镜的成像效果更为清晰,手术器械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甚至可以将切割器安装在机械臂上供术者使用。为了弥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触觉反馈方面的缺失,多项技术也应运而生:包括荧光成像、微多普勒传感和超声成像以及静脉查看器技术等。这些工具在机器人手术过程中给予了术者感官上的回馈,将手术信息及时传达给术者。
但由于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在国内仍处于推广阶段,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远期的预后疗效等还需要累积大量的临床数据去统计分析,机器人手术的住院成本也还需要结合其对患者的综合收益来进行评估。因此,未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更大的可挖掘空间以及更广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