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肆虐,大家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ICU病房紧张、呼吸机不足、“叶克膜”救命、插管、负压吸痰等等这些和抢救危重病人息息相关的词汇。在ICU病房,为了挽救生命通常使用十二种治疗手段,而四种已经被普遍用在了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病人身上,那么全部十二种都是哪些呢?
1.呼吸机辅助通气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呼吸机就是决定病人生死的战略物资。呼吸机是一种正压通气设备,直接把气体打入肺部,同时肺脏回缩自动排除二氧化碳,从而避免呼吸衰竭,缓解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让病人不会窒息。当然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也会带来种种问题,比如导致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2.气管插管
要使用呼吸机,就要进行气管插管。大家从报道里也都听过,新冠ICU病房里面的“插管小分队”是最危险的,因为气道打开的时候会喷出大量病毒。呼吸机的氧气要进入肺部,就得借助气管导管,而把气管导管植入呼吸道就需要插管操作。医生首先用喉镜,把患者嘴巴、咽喉挑开,看到声门后,再把一个长约30cm,粗约1cm的气管导管从患者口腔放入,直达声门,过了声门后进入气管。导管一头连接呼吸机,就可以泵入新鲜氧气。插管往往会造成患者强烈的刺激反应,所以通常要搭配镇静镇痛药,比如咪达唑仑、吗啡、瑞芬太尼等药物一起使用。
3.负压吸痰
一旦使用呼吸机,人就不能进行自主呼吸,像咳痰这样的行为自然没办法进行,所以为了避免痰液阻塞气道,就需要进行人工负压吸痰,把吸痰管伸入患者的气管里面。由于异物进入气道会带来强烈的刺激,所以也容易造成患者呛咳。
4.ECMO
ECMO就是大家最近常听到的“叶克膜”,用于肺部功能丧失的最危重病人的抢救。呼吸机是把氧气直接输送到患者肺部,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而ECMO则是针对呼吸衰竭的患者,代替肺部进行工作。ECMO是肺支持的终极手段,原理是把患者血液引出来到机器上,在机器上进行氧合,氧气进入红细胞后,再回输体内,整个氧合过程不再依赖肺脏。可以说ECMO是解决呼吸问题的最后一个办法。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也是应用于呼吸系统的检查和治疗手段。纤维支气管镜是一根6mm左右粗的软管,这个软管前头有摄像头,伸入气管里面能看到里面的情况,同时还能有负压吸引功能,可以吸痰。负压吸痰只能吸取气管内的痰液,而更深处的痰液则要靠纤维支气管镜来处理。
6.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ECMO是替代肺部进行工作,而肾脏衰竭则需要床旁血滤机进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神静脉穿刺,置入一根直径4mm左右的导管,这根导管会连接血滤机管路,血滤机通过导管把血液抽出来,过滤干净(模拟肾脏功能)后再输回体内。有时候这个治疗也能清掉血液里面的炎症介质,于是也有人把这个治疗叫做血液净化治疗。和平时做的透析不同,床旁血滤机需要持续工作,速度更缓慢,减少对危重患者血压的冲击。
7-10.各种穿刺
要进行抢救性治疗,就要使用各种穿刺技术,比如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深静脉穿刺
主要是解决快速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输入的问题,比如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穿刺。这些静脉位置比较深,而且比较粗,非常利于抢救用药,当然深静脉穿刺对医生的技术水平也有要求。
动脉穿刺术
为了实时准确的测量患者的血压,就需要穿刺动脉,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穿刺到动脉后,插一根穿刺针在动脉里面,穿刺针尾部接电线、导管等,直接连到床头的心电监护仪,调节好模式,就可以直接测量到患者的动脉血压,这叫连续动脉血压监测。另外穿刺到动脉并且放置留置针后,以后要抽血做动脉血气什么的,就可以直接从这里抽取动脉血就行。
胸腔穿刺术
如果患者胸腔存在积液,就会影响肺膨胀通气,造成患者缺氧,这时我们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术,把里面的液体抽出来,同时也可以把液体拿去化验。胸腔穿刺就是在两根肋骨之间进针,进入胸腔里面,如果有液体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技术不熟练,则可能会穿到血管,造成大出血。也可能穿刺到肺,导致气胸,所以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
腹腔穿刺术
如果患者出现腹水,则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或者需要做腹腔穿刺术,目的是排出腹水或者观察内出血情况。
11-12.胃管尿管
胃管
如果患者无法进食,则需要安置胃管,通过胃管打入营养液或者流质饮食。胃管一般粗细差不多7-8mm,通过鼻腔置入,一直进入食道,进而入胃。从门齿开始计算,插入胃管长度一般要50cm。当需要口服药物时,也可以通过碾碎药物,直接通过胃管打入。
尿管
尿管主要是解决排尿问题,同时对尿量进行监测也有助于了解患者肾脏功能,当然插尿管也是有一定痛苦的操作。
ICU病房的医生就是通过这些治疗手段和死神搏斗,而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已经压垮了很多国家的医疗系统,造成ICU病房人满为患,很多重症患者得不到救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也是积极开展了对外的医疗支援,向很多国家捐献了呼吸机,彰显大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