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步步惊心,不离不弃记1例心室预激致重度心 [复制链接]

1#
7岁的小彤彤以呕吐起病,伴嗜睡、乏力、懒动,医院(医院)检查发现原来是重度心衰,心脏彩超可见左心室增大呈球形,心肌运动特别弱,LVEF只有24%(正常55%),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同时孩子心电图还可以见到心室预激,综合考虑心室预激导致心功能的极重度损伤。只有射频消融治疗心功能才有恢复的可能性,而极重度的心功能损伤,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不言而喻。果然,麻醉后孩子出现心衰低灌注状态,虽给予强心、利尿等维护心功能治疗,但影像下的心脏只是能看到微弱的蠕动,血压只能维持在60mmHg-70mmHg/20mmHg-40mmHg,经皮氧饱和度根本测不出,四肢末梢凉,乳酸增高、血钾增高。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孩子处于心源性休克、脆弱的心脏随时可能停跳,这么差的心功能还能耐受射频消融吗?我国儿童心律失常专家李小梅教授说当时曾想过放弃手术,但不手术孩子预后不好,家长最后希望终将破灭,最终还是决定手术。在有条不紊抢救的同时,射频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克服外周灌注差、血管穿刺的困难,建立了射频消融的静脉通路;小心轻柔地把标测电极放置到位;随后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心电监护上报警的低血压,无一不在提示孩子心功能极差,蠕动的心脏岌岌可危,射频消融还要继续吗?李小梅教授当机立断,依据心室预激的极向和电生理检查结果,果断、精准、快速地标测到旁路位置,开始消融。异常旁路位置靠近正常传导束,非常危险,李小梅教授小心微调导管,凭借高超技艺,射频消融成功,并且正常传导束未受损。手术很快就结束,孩子获救了。手术后李小梅教授说:“26年的手术历程,什么样的疑难重症都经历过,从没像今天这台手术这样紧张到极点,整台手术我的心处于纤颤状态,手术结束半个小时后才逐渐缓过来,如同行走在生命的钢丝上啊!两次向家长交代停止手术,但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手术,只为给孩子一线生存的希望。”我想是什么能够让一名医生为这样的手术坚持下去?责任还是信仰?我想应该都有,或许还不止如此,医者仁心不外如是。一丝感动萦绕心间,挥之不去……以前一说大爱无疆,总感觉那么遥远……忽然觉得,大爱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及风险,只为孩子那一线活下来的希望!预激性心肌病:是由于心脏里先天性的多长了至少一条传导路径,心电图显示有异常的预激波,为心室预激。这条异常传导束连接于右心室,相当于异常电路提前激动了右心室,致使左右心室不能同时收缩,长此以往就有可能损伤心功能,心脏彩超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下降,称为预激性心肌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导管消融阻断这条异常旁路,心脏收缩从而变得协调。这些孩子临床上经常被漏诊和误诊,因延误治疗导致心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失去最佳治疗机会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治疗年龄越晚,心功能损伤程度越重,应尽早接受导管消融治疗。

李小梅,德国Essen大学医学博士,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最早应用介入手段对儿童心律失常进行诊断和治疗。自年在全国儿科领域率先开始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始终保持小儿射频消融手术总例数全国最多,年手术量最大,接受手术年龄最小。国内率先开展冷冻消融治疗儿童希氏束旁旁路、起搏治疗小儿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脏同步化治疗,国内首例(国际第二例)经脐静脉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治疗新生儿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心脏起搏器国内年龄最小、植入记录式Holter(LINQ)及ICD国内年龄最小。先后培养儿童心律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生12名,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主编《小儿心律失常学》,副主编《小儿心脏病学进展》,参与编写论著8部。

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小儿心律学工作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心血管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委员,《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委,《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审稿专家等。

年度清华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年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员、第四届首都健康卫士、“患者心中好大夫”(好大夫在线)称号、年“人民好医生”、“一站式镶嵌治疗低龄婴幼儿难治性心律失常”清华大学亮点成果、第十六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疑难病会诊中心

作者:心脏中心一病房张仪

摄影:心脏中心一病房江河

医院(医院)的最新消息,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